029-68963155

欢迎登陆

如果您不是会员,请注册
微信一键登陆

微信登陆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陆
"药原素网"

手机密码登陆
如果您不是会员,请注册

欢迎注册

  • 获取验证码

修改密码

  • 获取验证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市场动态

从紫鑫药业看振兴东北经济:亟需优化特色产业生态

来源:圣瑞医药
作者:圣瑞医药
发布时间:2018/07/15
103次浏览

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这句话或许尤其适用于当前的东北经济。而主营东北特色产业——人参的紫鑫药业,所面临的“危机”,或许正是当前东北经济振兴所面临问题的一个缩影。

  近日,紫鑫药业发布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3.27亿元,同比增长61.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2亿元,同比增长127.73%。但这样一份业绩优秀的年报却引来了深交所问询:为何利润与现金流会产生背离?在影响紫鑫药业现金流的关键因素——巨额林下参储备的背后,更引发了一些列关于如何发展东北特色产业的思考。

  林下参储备真实无虚

  对于深交所的问询,紫鑫药业表示,2016年度、2017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32亿元、-13.21亿元,2017年度较上年同期下降10.89亿元。2017年度信用政策未发生较大改变,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主要原因为采购原材料支付现金所致。

  据该公司披露,其人参产业目前处于战略储备期和经济效益收获期的过渡阶段,因此2016、2017年度其采购林下参分别为5.9亿元、20.03亿元。在储备人参的同时,人参产品的销售收入也在逐年递增,2016、2017年度人参产品营业收入分别为3.12亿元、7.12亿元。

  紫鑫药业特别强调,公司林下参储备,其存货真实性及其价值是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具有相当的公信力和可靠性。此外,根据该公司规定,对林下参存货定期、不定期进行盘点、抽检,检测存货的状态是否正常,公司的检测、管护记录原始记录清晰完备,保存完好,可以佐证存货真实性。

  同时,该公司表示,其长期以来欢迎监管部门、投资者以及媒体机构实地查看库存情况,监管部门、投资者以及包括多家权威媒体机构多次实地查看过公司林下参基地,都见证了该公司林下参存在是真实无虚的。

  而对于为何要重点巨资储备林下参?紫鑫药业表示,林下参由人工播种到乔木、灌木、杂草组成的针阔叶混交的森林中,无人工干预,纯自然生长,农残等含量低,品质优良。受到“退耕还林”等政策及本身生长期较长的特性影响,林下参等品质优良的人参资源较为稀缺。储备相关资源符合该公司发展战略。

  同时,紫鑫药业表示,林下参必须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进行,按照行业惯例,公司一般于春季与农户达成采购意向,经“观察期”确认林下参所生长的地理环境等无重大风险后,进行结算。林下参主要来自吉林省和辽宁省的参农种植户,采购计划由上市公司统一制定,子公司紫鑫红石种养殖公司具体承接。

  中国人参产业发展之痛

  事实上,作为人参产业的龙头企业,紫鑫药业花巨资储备林下参也与中国人参产业发展特点有关系。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张亚玉教授表示,一直以来,虽然中国是人参生产大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但却因缺乏国际竞争力、长期处于低谷徘徊。无定价权、竞相压价,打造不出叫得响的自主人参品牌等问题成为中国人参产业发展之痛。来自吉林省质监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之前,吉林省人参年出口量约是韩国的20倍,但出口创汇额仅为韩国的1/20。

  直到2012年,人参获批“药食同源”给中国的人参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人参产业获得良性发展,与紫鑫药业、康美药业等行业发展龙头强势介入,优化人参产业前期育种、种植、采购等环节,不无关系。

  张亚玉教授对人参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重要建议,认为,人参的生态栽培或健化栽培技术的提高和推广是人参生产的关键,尤其对于栽培中减少肥料农药的过量及不适宜的使用是获取优质人参的关键,而紫鑫药业现在所做的工作之一正是在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

  “过去,中国的人参和中国的稀土产业很像,产量最大,但定价权不在自己手里。”一位吉林农委官员如此表示。

  “2005年中国人参价格跌到了近30年的最低点,水参最低价仅为5至6元/斤。部分参农被迫破产,出现了因偿还不了种参欠下的债务而自杀的事件。”这位农委官员介绍,在中国人参龙头企业进入之前,经常出现国外参企巨头通过国内代理商与参农大量签订长期收购合同,并支付少量定金,广大参农大量种值人参,而在人参大量收购年份,其代理商以重金属超标、关税调整等种种借口毁约。并将储备人参向市场低价抛售,造成人参大量过剩,人为压低人参价格,致使人参价格大跌。而此后,正是紫鑫药业的大量收购,对于稳定人参市场价格,减少参农损失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此背景下,吉林省政府为实现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人参发展的政策措施:

  2007年出台了“十一五”期间全省人参留存面积控制在3500-4000公顷、每年参业用地审批不超过500万平方米(林地1500公顷)的政策规定。

  2010年7月1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2010年11月18日吉林省工商局发布的《吉林省工商局关于推进人参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1年2月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吉林省人参管理办法》、《吉林省支柱优势产业跃升计划(2011—2015年)》,以及《2010-2020年人参产业发展长远规划》、《吉林省人参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9月,人参新资源食品活动卫生部的批准,人参被允许进入食品市场,人参需求大幅增加。2016年5月出台省政府《吉林省人参产业“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人参市场逐步走向稳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在事关人参产业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产业布局、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和关键性举措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奠定了人参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地位。

  在相关政策扶持之下,以及紫鑫药业为代表的龙头人参企业的进入,迅速带动了国内人参市场的发展,吉林省已经将人参产业确立为特色资源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9月吉林省组织实施“科技人参工程”(简称“920工程”),根据吉林省的产业战略规划,2012年参业产值实现200亿元,参农收入年均增长20%;2015年参业产值实现400亿元,参农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2020年,参业产值实现1000亿元。要求产业内企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将改变以往企业小而散的局面,促进人参产业做大做强。

  根据紫鑫药业今年发布的《人参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8-2022年)》,紫鑫药业人参产业已由战略储备期进入经济效益收获期,要抓住难得发展机遇期,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人参产业。到2022年参业拟实现约150亿元总产值。

  根据该规划,到2022年,紫鑫药业人参种植面积将发展到约500万平方米。其中,林下参收获量六年以下约3636万株、7年-12年约3284万株、15年-16年约290万株;人参原料产品收获优质率达90%以上;人参加工产品数量增加至约100个,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建成约10000个销售门店和网点,实现销售收入约50亿元,年均增长50%,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人参种植基地增加至约30个,人参加工企业增加至约8个。

  东北企业振兴还需要什么政策

  作为一家东北上市公司,紫鑫药业近年来的发展壮大与人参产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是密不可分的。但其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很多有潜力却难以进一步发展的东北企业所遇到的通病——融资难。

  近年以来,东北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频繁违约,也导致东北企业直接融资环境恶化,融资难度加大、成本上升。东北直接融资滞后不仅使实体经济成本高企,经济顺周期性波动特征更为显著,也加剧了银行体系风险集聚。在此背景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对于东北企业的“不分良莠”的信贷控制。紫鑫药业同样也深受此困扰。

  另外,华夏新供给经济学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则认为,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也是东北地区的通病。与南方相比,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还需改善,民营企业投资信心不足。

  东北地区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民营部门融资难、融资贵。东北三省以间接融资为主,但据市场统计新增贷款主要流向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的重大工程项目。东北民营企业相对不发达,在经济下行背景下经营困难较大,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存在对民营部门惜贷甚至抽贷现象。这导致民营部门融资变得更加困难。

  事实上,人参进入药食同源后,市场对人参的需求大量增加,但随着人参价格的上涨,部分参农仅看到短期利益,急于套现,大量采挖3年甚至不到3年人参、“施重肥”、“用重药”种植人参,导致市场所售人参皂苷等成分含量不足、农残超标、品质较差,无法进入大型超市、商场等高端市场。上述短期行为,不仅仅造成参地利用率大大降低,严重的浪费了林地资源(参地种植一次后,30年-60年不能再种植人参),而且以次充好的人参严重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影响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

  对此,一方面,需要当地政府从产业层面出台相关规范和有效监管措施,另一方面,紫鑫药业等行业龙头也不得不大量储备林下参等相关稀缺资源来推动行业良性发展。但由此也带来了巨大的财务成本负担。

  而紫鑫药业只是东北特色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其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东北特色产业面临的通病。而这一问题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8年1月5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由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牵头,40余家金融机构共同发起的“东北振兴金融合作机制”在北京正式成立。

  实际上,2016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就提出,金融支持是推进东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条件。金融活,经济活。事实上,东北地区在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上的空间很大。接下来,需要建立适合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和贷款的评审制度,提供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的金融产品,积极推动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的金融服务新模式,通过金融创新,拓展实体经济发展空间。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降低信息不对称,夯实金融发展制度基础。

  “当前,东北地区经济筑底回稳的迹象逐步显现,积极因素在不断积聚,投资东北的机遇期、窗口期已经打开,建立金融合作机制正当其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近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