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68963155

欢迎登陆

如果您不是会员,请注册
微信一键登陆

微信登陆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陆
"药原素网"

手机密码登陆
如果您不是会员,请注册

欢迎注册

  • 获取验证码

修改密码

  • 获取验证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快讯

出海提速、重磅新药涌现、资本理性......中国医药创新在加速分化下启新局

来源:圣瑞医药
作者:圣瑞医药
发布时间:2024/02/23
76次浏览

大部分人都不喜欢严冬,人性使然。然,寒冬就是坏的吗?医药创新泡沫的锅是否该由寒冬来背?其实,四季分明不仅是自然规律,寒冬在让行业发热的大脑冷静下来后,更理性追求价值的好处正在显现,虽然在加速分化,但中国医药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局正在开启。


是否该为医药创新寒冬叫好?


亢奋期的中国医药创新与疯牛期的中国股市高度相似。2019-2021年我国医药创新可能是对创新过于渴望,预期过于高估,整个行业处于亢奋期,断言我国医药创新已经处于全球第二梯队前列,国内头部药企当时市值直逼全球TOP20MNC,只要是“创新药”就能获得蜂拥而至的投资,资本市场也大开绿灯,好一场盛宴。


处于少年期的中国医药创新需要寒冬。长期亢奋不管对人体,还是对产业都非常不利,就如2007年上证指数扶摇直上冲击6124点后迎来漫漫熊市一样,2021年临床价值新政作为促发因素之一,刺破医药创新泡沫。但寒冬是产业成长过程的一次非常有必要的自我调整,冷静下来后的相关方更理性思考何为价值,何为竞争力。这也促进作为产业主体的创新药企更聚焦于判断未被满足需求,推进基于卓越价值优势的潜在解决方案的理论创新及产品创新,并通过科学的循证研究及国际化验证创新成色及价值。


量变到质变正在发生。在2021年临床价值新政出来的时候,一批眼光超前的科学家就表示该新政不新,而是做医药创新最基本的需求,临床价值新政只不过是还原医药创新最本质要求而已。在寒冬下不管从监管,医药创新企业,投资者,还是资本市场,都得出创新药必须具备显著临床价值优势的共识,这共识推动各企业大批研发科学家去开发me-better新药、潜在BIC新药、潜在FIC新药、潜在me-only新药......


宏观政策正向转向更大力度支持创新


作为创新源头的基础研究正不断加强。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不断推进基础研究,2023年7月3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10年来,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在科技投入中的占比不断提高,高校向研究型大学转型明显,一批各领域各级别重点实验室建立,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更加科学,以“揭榜挂帅”为核心的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不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更合理,基础研究生态体系正越来越健全。


灵魂砍价只是表象,医保支持创新力度正在加强。在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各轮医保谈判的灵魂砍价让业界对创新药的市场前景颇为担心,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辩证看待医保控费与支持创新的关系,一方面,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要求我国当前就如欧美国家或地区的医保支付力度可能不太现实,但相比欧美,我国依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发展的视角看,我国医保支持创新力度正在不断提高,随着医保谈判博弈磨合程度提高,以及仿制药集采与创新药支持之间“调结构”的推进,这几年创新药在整体医药市场快速扩大也印证这点。另一方面,我国当前处于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需要一批创新药企快速成长为世界领先企业,需要有一批创新药成为全球重磅炸弹,解决广大患者急迫的未满足需求,因此,支持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显然是势在必然。又另外,国家支持创新不仅仅是医保部门,也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中心、财税等多角度,全面支持创新。


医疗反腐更利于显著临床价值优势及药物经济学优势的创新药。医疗反腐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反腐,同时也为了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改革,通过反腐,一方面压缩之前通过灰色手段营销但临床价值及药物经济学价值不显著的药物,一方面为具有良好临床价值及药物经济学价值的创新药腾出空间。


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药及药企正在诞生


首个中国的全球重磅炸弹正在诞生。以全球化高标准为导向的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药物发现方面凭借对BTK靶点的独到理解及对伊布替尼不足的独到理解,进行了特殊的分子结构设计,旨在最大化BTK靶点占有率、最小化脱靶效应,通过更高的选择性,减少第一代BTK抑制剂由于脱靶效应带来的相关毒性,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获益。在临床验证方面,通过ALPINE试验头对头直接挑战伊布替尼,结果不负所望,在主要临床终点上验证了泽布替尼的优效性,被业界认为是BTK的BIC,先后登陆美国、中国、欧盟市场,并大幅改写相关肿瘤诊治指南。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泽布替尼的销售金额已经达到了8.774亿美元,毫无疑问,2023年泽布替尼将成为中国的首个全球10亿美元分子,成为首个中国的全球重磅炸弹。


热门赛道无惧寒冬。寒冬并不能限制局部的热潮,2023年,ADC、减重、阿兹海默等赛道热火朝天,中国一大批ADC许可给国际企业;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2023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而成为全球超级重磅炸弹,礼来的替尔泊肽在迅猛崛起;被称为“药物开发的坟墓”的阿尔茨海默病迎来重大突破而广泛吸引全球关注......


星星之火正在燎原,更多中国的重磅BIC及FIC正在涌现。越来越多的中国药企以全球化高标准为导向进行新药开发,新的小分子、ADC、双抗及多抗、溶瘤病毒、核酸药物、基因编辑药物正让中国生物医药加速崛起,除了泽布替尼外,亚盛医药奥雷巴替尼作为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已逐步展现BIC特点,同时也有多款FIC新药正加快推进研发;迪哲医药舒沃替尼有望成为EGFR ex20ins突变晚期患者的BIC;信诺维URAT1痛风新药关键II期数据初步显示其具有BIC潜质;和誉生物的创新CSF-1R抑制剂Pimicotinib(ABSK021)引领TGCT领域第一个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获得FDA和CDE批准,并具有BIC潜质;贝达等开发一系列潜在FIC新药......


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药企有望逐步崛起。除了已经在欧美市场开疆辟土的百济神州外,一大批中国药企也在各自领域不断突破,恒瑞医药从仿创结合到创新到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亚盛、贝达、信达、加科思等一批企业在小分子领域深耕并捷报频传;传奇、斯丹赛、科济等企业的CAR-T已跻身全球前列;康方、康宁杰瑞、百奥赛图、百利天恒等企业在双抗多抗领域率先崛起;荣昌、科伦博泰、乐普等在ADC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理性的资本市场对促进创新更有利


具有全球强劲实力的MNC对当前的医药寒冬基本无感。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先生表示,对阿斯利康这样的大型跨国药企,以及阿斯利康中金这样的产业资本来讲,现在所谓的最坏的时候可能是最好的时候,中国近十年回来大批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在不断推进各个领域的创新,因此,现在有很多跟初创企业谈早期合作的机会。


趋缓的生物医药IPO中正提质增效。2023年国内生物医药IPO趋缓,Wind数据显示,2023年A股有21家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募资合计223.56亿元,企业上市数量和募资总额降幅明显,分别同比下降57.14%和70.15%。同期,港股一共有13家生物医药公司上市,合计募集资金总额107亿港元,虽然数量上相比上一年大幅下滑43%,但是募资金额同比上涨5%。


理性的资本市场也是优质药企的筛选器。在告别头脑发热期后,不管是一级市场投资者还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均对企业产品价值有更理性的判断标准,对企业竞争力有更理性的判断标准,被投资的企业含金量有望不断上升,2023年上市的国内生物医药企业,上市首日表现总体比较理想,在2023年上市的21家生物医药企业中,只有6家首日破发,跌幅在1%至17%以内,宏源药业上市首日跌幅为16.1%;而首日上涨企业为15家,民生健康上市首日涨幅最大,达227.8%。


中国药企国际化正加速


中国新药正加速对外许可。2022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发生了44起,披露的交易金额约275.50亿美元。


到2023年,国内共宣布对外授权许可(licensing-out)交易73笔,交易总金额425.28亿美元,对比往年数据,2023年发生的License-out交易无论在交易数量还是交易金额都创下新高。


其中,大手笔对外许可层出不穷。百利天恒与BMS就EGFR×HER3双抗ADC BL-B01D1达成了总价值高达84亿美元的高额交易,交易首付款高达8亿美元,创下了中国创新药出海首付款的新纪录;和铂医药子公司诺纳生物以5300万预付款、总额10.5亿美元的高价,将基于和铂平台开发的MSLN ADC HBM9033,授权给被辉瑞收购的Seagen;翰森制药将其一款B7-H3靶向的ADC HS-200093的中国区以外权益授权给GSK,交易额包括1.85亿美元的首付款和15.25亿美元的里程金;诚益生物与阿斯利康(AstraZeneca)就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达成的20.1亿美元许可协议......


2023年成为中国药企开启批量撬开欧美市场元年。量变逐渐形成质变,在持续坚持国际高标准卓越创新后,中国药企新药批量被FDA批准上市。2023年3月,传奇生物与强生合作开发的BCMA靶向CAR-T产品西达基奥仑赛获FDA批准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2023年10月底,君实生物PD-1抑制剂获FDA批准治疗鼻咽癌,这也是首个被FDA批准用以治疗鼻咽癌的PD-1肿瘤免疫药物;2023年11月9日,和黄医药与武田合作开发的小分子抗癌药呋喹替尼获得了FDA的批准上市;2023年11月17日,亿帆医药研发的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获得了FDA批准上市,用于癌症患者抗感染治疗。


国际并购正在开启。很多Biotech诞生的目标之一是被MNC收入囊中,且能被MNC并购也是其含金量的证明之一,这也是国际Biotech们很常规的生存发展模式之一。虽然中国Biotech企业因为整体管线相对同质化的现象而被国际咨询公司认为将缺席MNC并购,但在很多领域,中国Biotech通过对解决未满足需求的坚守而形成差异化优势,并在2023年开启被MNC并购的大门。2023年12月,阿斯利康宣布将以最高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2024年1月,诺华制药宣布收购信瑞诺医药......


不必对国际地缘政治有过多担忧但需有预案。中美争夺第四次产业革命重要阵地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题,核心战场在与AI相关的领域,生物医药并不能算核心领域,且新药研发分散,缺少突出的可制约瓶颈,同时也对无药可用的患者非常不利,因此,需要对国际地缘政治有持续关注及准备好应对方案,但困难挡不住我国生物医药走向国际化星辰大海的脚步,不管是造船出海,还是借船出海。